案例详情

移植、改造与发扬:新加坡华乐的成长之路

发表时间:2024-08-10 13:13

新加坡华乐团中国巡演圆满落幕,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中新友谊的深厚。作为新加坡唯一国家级乐团,新加坡华乐团历经多年发展,已成为中新文化交流的桥梁。新加坡华乐,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,走过了从移植、改造到发扬的辉煌历程。它的巡演中,乐团带来了经典华乐作品,用音乐讲述郑和七下西洋等历史故事,让观众领略到华乐的博大精深。新加坡华乐团在中华文化基础上,巧妙融合南洋音乐文化、西洋交响乐等元素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。这种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间性特质,使华乐更具包容性和世界性。

文化间性在新加坡华乐团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它强调尊重文化差异和多元性,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。新加坡华乐团以多元共融的价值观为指导,力求用音乐让多元种族的人一同欣赏,得到多元族群的共鸣。这种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乐团的曲目编排,使作品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。

新加坡华乐团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,也凸显了音乐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。它展示了中华文化包容性与世界性的魅力,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

参考文献:

[1] 郭永秀.华乐的定位与发展[J].中国音乐,1998(01):7-9.

[2]石君.新加坡华乐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……[J].中国音乐,1998(01):9-12.

[3] 李明晏.民乐之南——论新加坡华乐团南洋风华乐之开创与延续[J].中央音乐学院学报,2018,(04):42-54+17.

[4]新华网. 北京舞台步入芳菲四月天. [N/OL]. (2024-04-08)[2024-5-10].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ent/20240408/5feb3bd9fe394f0ba7e9123ab27bff7a/c.html

[5]单波.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[M].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0:22-24.

[6]单波,姜可雨.“全球本土化”的跨文化悖论及其解决路径[J].新疆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3,34(01):41-48+1.

[7]冯惠玲,胡百精.北京奥运会与文化中国国家形象构建[J].中国人民大学学报,2008(04):16-25

[8]陈薇,常梦轩.“文化中国”的跨文化叙事与形象建构——以BBC中华文化题材纪录片为例[J].电视研究,2019(03):78-80.

[9] 王才勇.文化间性问题论要[J].江西社会科学,2007(04):43-48.

[10] 金丹元,周旭.从文化的主体性走向文化间性——对当下中外合拍片的一种文化反思[J].当代电影,2015(01):117-121.

分享到: